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慕蠡圣境寻陶祖

时间:2020-02-22 12:47

  春秋战国末期,越国将军范蠡功成身退,西渡太湖来到宜兴,改名陶朱公,开创陶业,成为宜兴制陶第一人。他的情人西施四处寻访范蠡下落,终于相会于洞天福地,这就是慕蠡洞名之来历。而在金秋十月,我们随着秋叶飘零的节奏来到了陶祖圣境,探寻范蠡和西施当年的足迹。

  陶祖圣境的大门很有特色,不是千篇一律的伸缩门,而是两扇高大的朱红色城门,漆金门环很是沉重。这种风格符合了范蠡大将军的身份,让我们的思绪也飘回了战国末期,看到了吴国与越国开战之时,两国大将的英勇身姿。

  步入大门,循着导游的步伐我们往前走去,一尊高达8。8米的朱红色范蠡雕像映入眼帘,雕像范蠡的目光投向远方,一片和蔼。

  不多时,我们就到了这次旅游的重点地——慕蠡洞,相传释迦牟尼曾在里面住过,所以又叫牟尼洞。通向慕蠡洞的是一座略高于水面的曲桥,洞边的山岩上,瀑布倾泻而下。进入洞中,光线越来越暗,道路也越来越窄,必须得扶着栏杆才能顺利行走。溶洞不高,抬头就可以看到一个个像小石笋一样的钟乳石,对面河岸是没有开发的岩石,灯光若有若无,彩色的灯光显得十分诡异,前面还不时传来尖叫声。“啪嗒啪嗒”,这是什么声音?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串串水珠就落到了我的帽子上,原来是钟乳石在滴水,我们弯着腰,跟一只只被猫追着的耗子一样迅速跑过“雨林”。又走了一段,道路变得宽敞起来,灯光也亮了一些,不过总觉得很恐怖啊。突然前面暗河变得更宽了,几支木船停在边上,无人行驶,不由让我想到了《盗墓笔记1》里的积尸洞,以及那一只只尸蹩……还有那吃死人肉长大的船工老板……想到这,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好可怕啊!前面是一座石梯,灯光很暗,我抓紧了高可炎的书包,毕竟有人在前面安全点吗。又过了好几座楼梯,到了一个转弯口,不禁瞥到了一个黑暗的通道,里面深不可测,浓浓的黑色里好像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想起吴邪的预感,我不由加快了脚步。一座窄窄的石梯陡立在面前,上面若有若无的阳光照进来,快到尽头了,重见阳光的感觉真好!

  接着我们又走走停停,走上竹楼,来到了仙鹤楼。我们爬上又爬下,玩得不亦乐乎。不知是谁提了一个建议,说直接从山坡上下去,然后再爬上来。这种“探险”活动我这个女汉子怎么可以缺席呢?我们从山坡上走下去,树叶落满了一地,混合着泥土,走着很滑,我们只好张开双臂保持平衡,不时揽住一根竹子小心翼翼的走下去。到了下面,是个石林,很像tvb的《少年四大名捕》中若水和铁手迷路的云南石林。走过“>”字桥,有个牛角形的小石洞,穿过它,曲径通幽处的尽头是个窄的不得了的陡楼,朱砂刻字“一线天”,走到上面才发现,这个出口小的很,不仔细看真的看不出来,而且很陡峭,从下往上走还行,要从上往下走还是有点危险的啊!又走了一遍,还是不过瘾。这是男生说他们找到了更好玩的方式,我们按往下走的路走了一遍,一直到石洞出来,他们却没有往“一线天”继续走去,而是走向了那座堆起的石山,这可不是平时踩着石阶的爬山,而是真正的攀岩!我学着他们的方法,先踩住一个点,手脚并用,到另一块石头上,一开始还不怎么熟练,后来越来越快,到最后竟然玩上了瘾,几个一开始不敢的也跃跃欲试,干脆把汤老师和陈老师晾在一旁,全班一起去,还是工作人员出面干涉说太危险了,我们才结束探险。

  接着我们又走过范蠡休憩的亭子,往山下走去。在范蠡像相对的不远处,是一排陶瓷工艺品的店铺,我又挑了好几个精致的陶瓷杯,烧制的纹路美不胜收,令我爱不释手。我们到草坪上休息了一会儿,吃点零食,打会儿UNO牌,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伴着清风依依不舍的回到了学校。

    六年级:楚柒曜_

  【写作指导:让作文做到构思巧妙的几种方法】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在写完误会之后一定要交代这是个误会,并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的心理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