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我的同学——明艳

  我有一个同学他叫明艳。他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他的名字更能体现出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一个愉快的星期六,我和朋友们一起去“时代广场”玩耍,不一会儿我们被那些搞笑的动画吸引住了,我们被孙悟空逗的哈哈大笑。就在这时我们看到智强同学垂头丧气地走过来,走过来时听不见一点儿脚步声,我们关心地问智强:“智强,你怎么啦?谁欺负你了吗?”“没人欺负我,是我刚才想去买点东西吃的时候,发现我的两元钱不见了。”智强唉声叹气地说。是啊本来是高高兴兴出来玩的,现在丢了钱谁能不伤心呢?我们都很同情他。这是明艳同学掏出两元钱,迎上来,高兴地说:“智强,刚才我拾到两元钱兴许是你的,刚才我忘了问你,你拿着。”智强迟疑了一下接过钱,笑了,用感激的目光望着明艳。这就奇怪了,我跟着明艳一起玩没听说明艳拾到两元钱呀?这真是件怪事。

  还没等我醒悟过来,明艳就拉我到一个角落,低声细语地对我说:“你不是有五元钱吗?借我两元钱吧。”我更奇怪了,问他:“那你的钱呢?”我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看见我疑惑的样子才说出了真相:“我的钱嘛,给了智强同学了,你看他多伤心啊。”我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赶紧把两元钱塞到了明艳的衣兜里。明艳对着我眨了眨眼睛,意思只有我知道。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我的同学——明艳那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了吧。我为有这样的一个好同学而感到自豪。

    六年级:850408493

  【写作指导:让作文做到构思巧妙的几种方法】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在写完误会之后一定要交代这是个误会,并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的心理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