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字数作文 > 作文800字 > 正文

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范文六篇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的方式和思维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范文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一】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去广场游玩。绿油油的小草露出小脑袋,青翠欲滴的松树下坐着乘凉的人们,五颜六色的风筝在蓝蓝的天空中比美。

在喷泉边,我突然看见一个衣衫不整、面黄肌瘦的老人,衣服上两块不同颜色的补丁格外醒目。很显然,他是一名乞丐。电视上经常有关于假装乞丐骗人钱财的报道,“骗人的!”我想。于是我和妈妈赶忙躲开向一旁走去。不远处一棵松树下有张长椅,我们便坐下来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来来往往的人们,心中说不出的惬意。

“求求你了,给点钱吧。”不知什么时候那乞丐又来到我们身旁,正向一位西装革履的游人要钱。“一边儿去,我没钱!去去去,找别人去!那位游人说着,厌恶地走开了。老人伸出的手垂了下来,眼神悻悻的,我的心不禁一动。突然,一位时髦的阿姨进入了我的视线,她一手提着包,一手拿着香蕉,目中无人地向前走去,香蕉吃完了,手一扬,香蕉皮落在了地上。那位正要着钱的老人快速向香蕉皮跑去。我纳闷极了:他真是饿了,怎么连香蕉皮都吃?但是,我怎么也没想到:他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了不远处的垃圾箱里,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连名字都被人淡忘的老人,却记得用生命里流淌着的朴实血脉,承担起被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我为我对老人的误解而惭愧。

我向妈妈要了两元钱追上去递给了老人,表示我对他的生活处境的同情和对他的崇高敬意。老人用一双像老树皮一样的手颤抖着接过去,连声说:“谢谢,我今天遇到好人了,谢谢,谢谢!”我往前走了几步,还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这位老人,他那一身破旧的衣衫和不再挺拔的身躯,在明媚的春光中渐行渐远……

老人弯腰捡起的,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篇二】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

成长就像一杯加了糖的柠檬水,既酸涩又润甜。在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每一个都记录着我成长中的经历,现在我把最有趣的来一同和你分享吧!

我七岁即刚读一年级的那年的暑假,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天鹅山旅游,到了那里我们去买票,因为我的身高超过了1米,不能免票,可是妈妈的钱不够了,来这儿一次不容易,妈妈说她留下,让我和姐姐去。可是我们两个是小孩子,妈妈不放心。让爸爸送钱也来不及了,因为票马上就卖完了。于是妈妈就对我说:“咱们回去吧!”我心想:回去就不能在天鹅山玩了,这种“赔本”的生意我才不干呢!

我想了想说:“买票的时候我半蹲着,不就可以不买票啦!”

妈妈说:“这可不行”。

妈妈可经不住我撒娇,便说:“既然你们这么想去,我就答应你吧!不过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开心地点点头同意了。

买票的时候,我半蹲着,卖票的说:“这小孩不用买票了”(这里当时心理怎样呢?可以写出来就更充实了)。哈哈,我成功了,在玩的过程中我对妈妈说:“我真是太聪明了!”妈妈说:“你这家伙……”我赶忙说:“我知道逃票是不对的。”说着我做了个鬼脸,妈妈被我逗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仍然记忆深刻。

【篇三】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

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得到同学们的夸奖?考试的时候偷偷放本语文书,不会的题就偷偷看一眼。或者看看优秀的同桌的试卷,而没有一个人知道。等到考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平时七十多分的成绩一下子飞跃到九十多分,变成全班第一,同学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他们来祝贺你,好话变得越来越多,好朋友也越来越多。而每次考试时都提心吊胆地打小抄,又怕平时别人提问,自己答不上来。成绩好是为了同学们的`一声夸奖?NO!不是!

是为了得到爸妈的奖励?试卷发下来,望着不会做的题,传个纸条给同桌,并给他一些好处,同桌把所有的正确答案给他,照着一抄。把试卷上的三个大大的数字“100”得意洋洋地给爸妈看,趁机让爸妈允许自己多玩会儿游戏,而不在学习上多花时间。最后不会的题目越来越多,到头来才知道害了自己。成绩好是为了爸妈的奖励?NO!不是!

或者是为了摆明自己的地位?当你的好朋友比你考得好时,每天都努力学习,表面上是虚心提问,而内心却一心想打败他,重回第一。往日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却变成了你最大的敌人。当你又重回第一时,向同学们炫耀,讽刺你的好朋友。又和她绝交,表现自己鹤立鸡群,而你的好朋友却在一旁默默流泪,自己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少。成绩好是为了第一名?NO!不是!

成绩好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学习后有收获,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收获中不断进取,使自己德才兼备,在社会上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抱负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篇四】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

三年匆匆,要不是偶遇过去人,也是忘了那青春里最初的感动。

要怎么说,怎么把过去的来龙去脉一一讲述,一字不漏?我忘了,却也记得一些,谁知在这念想与遗忘之间,时光一去不复返。

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学会一个人,一个人去做一些事,一个人去想一些事,一个人就那么慢慢的习惯了如此这般的安静、寂寞与孤独?

身边的人依旧行色匆匆亦或笑靥如花,我也依旧是个看客,料出人们的举动,猜出他的所想,却往往不懂自己,不懂自己为何会突然的感伤,在这个秋天里突然的想去看海,就那么突然的发现我竟是如此这般的热爱着夏天,即使身处秋季。

我想我是矛盾的,可人的思想不也正如这秋天的梧桐叶,叶落,思绪飘零。

阳光依旧持续着它那处事不惊的淡然,保持着秋季的昏黄,草木也窃窃地作着告别礼,过完这个冬天,来年再见?我心也该应了这景,褪了炽热,添了薄凉,准备着,准备着,明天的星空月光。

谁也不能阻止时间的脚步,它是多情的天使也是无情的杀手,多情到你日思夜想,却无情地把美好粉碎,化为乌有,不留任何痕迹让你寻找。该叫我如何是好?

不如做四季吧,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自然而然,循环往复。不提过去,不问将来,人处尘世中,心于天地间。

总是悄悄的悄悄,一切静静的改变,无法察觉。

只得悠悠的悠悠,用静静的心去生活。

微笑吧,即使在逆光之中,也很美!

【篇五】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

有句话说的好:“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没有学,哪来的问;没有问,哪来的学。

我从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学’,一个叫‘问’,学和问是一对仇敌,他们两家的中间有一条河,学的家在河的东边,问的家在河的西边。一天,学要给住在河西边的奶奶送一些食物,而问要给住在河东边的奶奶送一些酒。学和问就在河上碰见了。学见了,就说:“我比你大,你快让开,让我先过河。”问不服气,说:“我比你大才对,凭什么要让你先走,应该让我先走,你快点让路,别让我等烦了。”学也不甘示弱:“谁说的,你胡说,我比你早生出来,你还在我的后头呢。哈哈哈……”问听了这话,很生气,于是就和学打了起来,他们两个打架打得不相上下。还好有一个老爷爷经过,看见学和问在打架,很好奇,就上前去问个明白:“小朋友们,打架是不对的,你们为什么要打架,是因为什么打架的,来向我讲讲吧,好不好?学和问听了,就停止了打架,想让老爷爷为他们评评理。老爷爷听了他们的讲述后,哈哈大笑:“你们就是为了这一点小事生气的吗?那也太不值得了。我们做人啊,不仅要学而且还要问,你们要相互结合,要相互帮助,那样就不必在这里浪费太多的时间了。”学和问听了,都觉得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儿低下了头,都互相认错。老爷爷笑着说说:“诶,这才是好孩子吗,你们都是好孩子。”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做学问,少不了学,也少不了问,学和问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诗人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修而学有成。”

学问学问,即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六】发问与结论作文800字

苍翠的高山连绵起伏,白云摇摇,浮于山腰。问曰:为何世间有人类出现?”对曰:“因为‘问’。”的确如此,当年若不是某只猴子追问为何要整日在树上攀缘而决心下树走走,就不会有我们人类的今天。若不是某个猿人发问用火烤食物是否会更美味而做了一顿烧烤,说不定我们还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

有人问:“‘问’是什么?“问”是我们人类对新事物思考时的疑难点。但是,纵古观今,“问”绝不是简单的能用三言两语概括的。

“问”是一种智慧。昔日,管仲与齐桓公困于山林。茂密的大山,何处得以寻水呢?管仲问于蚂蚁,蚁穴告诉了他水源。当他们跨越大沙漠迷路时,漫天飞沙,一望不知边际,何方得以出呢?管仲问于老马,曰:“老马识途。”老马带着他们走出了死亡。

“问”是一种探索。翻开历史的册页,丹青史书上记载着“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三顾茅庐,于隆中一问,“卧龙先生”文才韬略,指点江山,一问大谋划就告成。若非刘备问于诸葛亮,孔明纵有奇才,也只能唱《梁甫呤》,孰知刘备知道诸葛亮有这么一番计划么?他是问出来的。因为刘备的发问,三分天下的霸业始成,而“三顾茅荒庐”本身也成为一种豪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代伟人气宇不凡,由此可见一番。中国的十代元帅之一彭德怀,曾纵横沙场,金戈铁马,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豪迈中激扬着自信,英雄不愧为英雄。

“问”亦是一种创造。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不就勤于发问,常使老师瞠目结舌,无法回答么?新颖的思想对他日后的发现有着重要联系。还记得,瓦特当年苦苦思考,壶盖为什么会动?长大后,瓦特动手创造,竟然开启开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我们作为学生,也应接受和发展先辈们留下的“问”的传统,做到爱问,会问,善问。在学习中,发掘“问”的精髓,丰富我们的知识,完善科学的思想;在生活中,用“问”来鞭策自己的行为。朋友,你在发掘“问”的内涵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