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字数作文 > 作文600字 > 正文

写毛泽东的作文600字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5-02-06 21:38

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毛泽东的作文600字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写毛泽东的作文600字

  毛泽东既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又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不论是《七律·长征》,不论是,《卜算子·咏梅》都让后人交口称赞。《七律·长征》虽寥寥数字却生动描绘出红军行军时的困难重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诗句更是写出了红军在长征时的雄心壮志和那颗热爱祖国的心。即使路上有千辛万苦,战士们仍咬牙坚持。而《卜算子·咏梅》则向我们描绘了梅花不畏风寒的精神,仿佛看见了朵朵腊梅在迎风招展。“待到春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呵梅花,你就算风欺雪压,也不低头折节,这不正是我们伟大领袖所具有的吗?

   在我的心中,毛泽东还是一位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寻常带不能再寻常的父亲。不论是妻子杨开慧的离去,不论是儿子毛岸英的牺牲,他都默默地忍受着,任凭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就算是哭,也在夜深人静时静静流泪,不让其他人担心。这一幕幕都令我们感动……“青山处处满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一位父亲的内心世界。弟弟毛泽民、毛泽覃,妻子杨开慧,侄儿毛楚雄,堂妹毛泽建这五位亲人的离去已让毛泽东心如刀割。可如今他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也离开了他,从此阴阳相隔,这让毛泽东雪上加霜,几乎无法自拔于悲痛之中了。不知这个把岸英遗体葬在朝鲜的决定,他挣扎了多久……

   他更是一个平凡的百姓。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时时刻刻地为人民群众着想,常常与他们打成一片。因为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位,自己也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

   毛泽东,你为中国付出的太多太多!祖国的一切都有你的心血!祖国的辉煌少不了你!

第2篇: 写毛泽东的作文600字

  毛泽东作为时代领袖,建立了无数的功勋,同时,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在文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不论是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写他本身的幸福,毛泽东也不例外,他之所以可以成为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地扎根在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代表。

   最早接触毛泽东的诗词是在七年级的课本上,一首《沁园春·雪》现在吟哦起来还赞不绝口,仿佛身临其境——“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北国风光图,而下阕的气势更加磅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他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诗词豪放见长,不过细细品味,他的诗词又与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大相径庭,苏轼、辛弃疾的诗词是豪放中略有伤感,是一种消极的豪放,毛泽东的诗词却是豪放且乐观,积极向上,这可能与他们的身处时代,生活境遇有关,毕竟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人,品读他的诗词,使人感到荡气回肠,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个巨人,站得高了,看得也就远了,这种“安得倚天抽宝剑”的气魄是无法形容的,这种“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豪迈是无可比拟的,这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壮志是难以媲美的。

   毛泽东是一个时代“巨人”,但是,他也是一个常人,他也有普通人的情怀,这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所体现,在《虞美人·枕止》一词中,他写道:“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里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在这些词中。他表达了对“离人”也就是他的夫人杨开慧深深的离愁别绪,这种月圆思团圆、月残伤离别的情怀,让人触“词”生情。

   另外,毛泽东的诗词中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此《水调歌头·游泳》中,他写道:“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裁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他预测在巫峡附近将要建造一个水库。而如今,他老人家的愿望实现了,这更让我们敬佩他那超凡的眼光。

   毛泽东,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值得人们敬仰,作为一个诗人,值得令人怀念。

   毛泽东的诗词,我们将一直读下去。

第3篇: 写毛泽东的作文600字

   毛泽东很推崇鲁迅,说过这样的话:我很喜欢他的坦率,他说解剖自己往往严于解剖别人。在跌了几跤之后,我也往往如此,可是同志们往往不信。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带着人们不相信他的自我解剖的遗憾,毛泽东也谢世近40年了。

  现在无疑是该信的时候了。

  可话又说回来,伟人的自我解剖,未必能反映他自身的全貌。有时未免谦逊,有时未免责己过严,有时则是出于微妙的政治需要……

  于是,毛泽东眼里的那个毛泽东,自然就是加引号的了。

  在他的自我解剖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对自己、对历史的反思与矫正。比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进行了一番自我解剖。他以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态度也有一个转化过程为例,现身说法:“我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在学校养成了一种习惯,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学生面前做一点劳动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觉得不像样子。那时,我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知识分子的衣服,别人的衣服我可以穿,以为是干净的;工人农民的衣服,我就不愿意穿,以为是脏的。”这就让那些正在被要求思想改造的文艺家们意识到:哦,原来毛泽东也曾经如此……距离一下就近了。

第4篇: 写毛泽东的作文600字

  今年3月5日,是伟大领袖毛***“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四十二周年纪念日。每逢年年的3月5日,我的心情就格外激动。四十二年前我在小学三年级读书,正赶上毛***号召全国人民学雷锋那个火红的年代,我积极响应毛***他老人号召,在一位雷锋式的解放军战士(当时是我的校外辅导员)引导下步入了学雷锋行列。从那时起至今,一学就是42年,一做就是万余件好事。并写有36年道德修养日记,约有280万字。四十多年来历经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我不后悔!相反倒觉得精神十分充实。名利如同粪土,无私奉献是我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之所以坚持不懈学雷锋,真心实意地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源于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雷锋精神是伟大的,雷锋精神是永恒的。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的产物,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雷锋精神的概括,我们已故的敬爱的周思来总理的题词非常全面。1990年10月29日江泽民同志接见雷锋团时有一个讲话,其中关于对雷锋精神实质的看法,江泽民同志认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学习雷锋,要有一定的活动方式,但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实质。”我十分同意这种看法、观点,学雷锋就是要抓住本质学,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形式主义那套东西,真是害死人,败坏了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对雷锋精神是一种歪曲、贬损,它破坏了雷锋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对此我很有想法、很有意见。由于认识明确,行动更加自觉。42年来学雷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些年来,有关我的事迹先后有1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报道,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我感到欣慰。这不仅是对我前半生学雷锋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对雷锋精神的弘扬。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教33年来,我坚持组建学习雷锋课外小组800多个,带领学生经常开展学雷锋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了学校、社会的赞誉和好评。“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行动中发扬光大”。这是湖南雷锋记念馆原馆长、全国学雷锋标兵雷孟宣同志给我们的赠言。它一直在激励我们师生学雷锋、做雷锋。

  雷锋,我很崇拜、十分敬仰。不仅是我一人这样,上个世纪60年代,雷锋就是那时代青少年心目中的名星。42年过去了,雷锋的名字及雷锋精神穿越时空,在当代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前半生的努力,就是想使雷锋成为今天的新新人类学习的榜样和心目中的明星。问题在于教育引导,在于舆论导向。

  学雷锋就要大力提倡:像雷锋那样把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像雷锋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像雷锋那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用知识武装自已,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像雷锋那样做好本职工作,创一流业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胡锦涛同志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一个群众性的活动,能够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表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我们党四代领导人都号召我们学雷锋,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期望。历史已经证明、现实正在证明,雷锋精神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最有影响的精神力量。“雷锋精神已经跨越民族和时代,为整个进步人类关注。”

第5篇: 写毛泽东的作文600字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向前的新作《诗史合一: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引发读者热议。

  朱向前说,每一个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毛泽东情结”——不管你是否承认,也无论你如何评判。

  他说:“我讲毛泽东诗词,纯属无心插柳,歪打正着,然而这并非刻意为之的研究却一发而不可收,从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发展为一个专题,发展成听众数万并登陆权威电视媒体的系列讲座,最后整理出这本书。”

  该书可分作两个部分:一为“朱向前解读毛泽东诗词”,另为“毛泽东诗词鉴赏”与“附录”。鉴赏与附录中的文字出自两个年轻人之手:朱寒汛执笔的“赏析”和刘常的“笺释”——由此,该书还具备了一种“代际对话”的性质。

  所谓“另一种解读”,当然首先指书中朱向前对毛泽东诗词的整体解读,它是作者的“个人化”解读;同时出于讲座的需要,其循循善诱、潇洒放达又恭谨委婉的文风,使之成为了面向公众、面对你我的一次恳谈与交流。若从学术的角度作“正解”,“另一种解读”当指文章采用了“跨学科”的批评方法,从文学入手阐释毛泽东的精神传统,或言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阐发毛泽东诗词与人格之魅力。

  书中所展示的“解读”有两个重要特色:其一,诗史合一,知人论世;其二,自创体系,独出机杼。延承中国文论“知人论世”之传统,作家主体与艺术文本互为参照、历史批评与审美批评相结合,是朱向前一以贯之的批评个性。书中广征博引,纵论古今,有史料钩沉,亦有生活趣闻:以史论诗,以诗论人,诗与史合一,人与诗互文。

  不拘一格的“原创性”常常是朱向前批评文字的力量所在,且在《诗史合一》中,作者更推崇和持守“深入浅出”之原则,在史料发掘与理论阐释中有提升亦有辨析,保持了批评和景仰的均衡,以之引发读者的思索与回应,还原一个人性真实而又“千古一人”的毛泽东。书中对毛泽东个体人格之“三个侧面”的归纳阐释,对毛泽东关于文章做法之“神气”说的解读与领悟,对当年田中角荣获毛泽东手赠其写满眉批的《楚辞集注》之“深意”探幽、“旧典”新解,对毛泽东诗词特点的阐发,乃至对长征途中统帅三军的“马背诗人”推敲苦吟之神态的想象和描述,皆传递出作者“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研究态度和写作激情。

  丰富而新鲜的史料,犀利而深邃的见解,职业且独具个性的艺术眼光,集合成《诗史合一》一书的基本品质,该书的特点及其带给读者的惊喜无疑是多层面的。作者共搜寻、厘定了104首毛泽东诗词,正式录入本书有76首(组),是截至目前公开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收录篇目最多的。一批诗作的初稿或发表前的未定稿收录在赏析文字之后,“初稿照录”无疑是全书的一个亮点。有精选的历史照片和书法绘画点缀其间。另一个颇为有趣的特点是,朱向前的两位合作者均为“80后”的青年作者,他们在飞扬的文字中,投入了自我的激情,也展示了独立个性,使得对毛泽东诗词之精神境界、艺术成就的探寻,在该书文本之内即构成了“代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朱向前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就毛泽东诗词作过一次演讲,演讲结束时,有老者与青年踊跃登台,用传统评剧和美声唱法竞相演唱毛泽东诗词,为此作者叹曰:“我觉得讲座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和毛泽东诗词本身的魅力,在广大中国人民心中,毛泽东和他的诗词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