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笑话大王”廖一舟

  他剃着一个小平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满腹经纶,活像一位小博士。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班名副其实的“笑话大王”廖一舟。他随口说一个笑话,就保准你回笑的前俯后仰,合不笼嘴。

  别不信!有一次下课,廖一舟故意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问方荥荣:“荥荣啊,我来考考你。你晓得中国地图像什么吗?”“这种小儿科的问题,谁都知道。像公鸡呀。”方荥荣脱口而出。“好,算你答对了。”廖一舟诡异地笑笑说,“现在加大难度。我问你,那日本的地图又像什么?”“像——像——我不知道,你快告诉我吧。”荥荣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呵呵,就像——像——”“像什么?快说!”荥荣急得直跺脚。可廖一舟好似故意要跟他对着干,慢腾腾地说:“像——像——像一条——虫子!所以呀,中国人打小日本就像公鸡吃虫子一样,易如反掌!”方荥荣听了恍然大悟,不由得哈哈大笑。站在一旁的同学听见了也跟着捧腹大笑起来。

  当然,这只是一点皮毛,廖一舟还有更绝的呢!记得上次,他给大家讲笑话。只见他一边摇头晃脑,一边不紧不慢地说:“小明呀,是一个不求上进的孩子,他连一加一等于几都不知道。有一回,老师问他——咳咳”廖一舟干咳了两声,然后学着老师的腔调说,“小明,你知道一加一等于几吗?”接着,他又自编自导自演着说,“小明说他不知道,老师便让他回去问家长。小明回到家,问妈妈‘一加一等于几?’当时,妈妈正在打麻将,刚好和牌了,就大叫一声:‘和了!’小明听了半信半疑,有去问爸爸。碰巧爸爸在看球赛,有一队进球了,于是,爸爸便喊:‘爽!再来一个!’小明记住了,有点不相信,就去询问姐姐。姐姐在看书,正好看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轻声说了句:‘董存瑞。’小明听了,还想找哥哥确认一下。当时哥哥正在玩蛐蛐,小明走过去正好踩死了一只。哥哥便大喊:‘可恶被你踩死了!’”

  “第二天,老师问小明‘一加一等于几?’小明说:‘和了!’老师给了他一巴掌。小明急忙改口说:‘爽!再来一个!’老师火冒三丈,问:‘谁叫你这么说的?’‘董存瑞’小明说。老师气急败坏,问:‘你知道董存瑞是怎么死的吗?’小明大声说:‘可恶,被你踩死了!’”

  言罢,大家便爆发出阵阵惊天动地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现在,只要听见廖一舟如雷贯耳的名字,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他滑稽可笑的动作和生动幽默的话语。廖一舟就像一台永不停止播放的收音机,时时刻刻将他的快乐分给我们。

    

  【写作指导:让作文做到构思巧妙的几种方法】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在写完误会之后一定要交代这是个误会,并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的心理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