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题材作文 > 读书笔记 > 正文

匠人匠心读书笔记摘抄(合集五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匠人匠心读书笔记摘抄(合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匠人匠心读书笔记摘抄篇1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秋山利辉先生通过《匠人精神》这本书,将自己大半生感悟的匠人精神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世人。通过制定的八年制独特人才培养制度,为年轻的学徒成为一名合格的工匠做好了强大的心理建设。本书中提出的“匠人须知30条”。虽是旧道理至简的呼吁,但是读来却让人感觉真诚和警醒。在我们迷茫不知所措时,相信它会给你指引方向,会给你奋斗的力量。书中通过日常最为基础的“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等。告诫世人要从最不起眼的、最基本的事情开始反复练习。要苦练扎实的基本功,要相信梦想的实现是无数细微之事最完美的堆砌与累积。

关于人品,秋山利辉先生提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的观点,所以在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注重磨练学生们的心性和品格。例如,秋山先生通过“学徒制”让学生在一起生活,相信只有经过集体生活,才能培养学生们替他人着想、关心他人的心,以及感恩的情感。学生们与老师通过朝夕相处,也可以随时观察到师傅的专业技术、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高尚的品格。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好人品才是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关于心态,秋山利辉先生说“总在思考今后要成为怎样的人,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积极面对,这样的人一定能够成长”。我们的人生路程未必会永远一帆风顺,所以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要摆正心态,勇敢面对。

关于执着,秋山利辉先生说“一遍又一遍,坚持完成一件事的执着”“专心致志,持续做一件事情的执着”——正是这种执着,成就一流。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要有一份纯粹的心、专注的态度以及执着的精神。执着这个话题或许不是陌生的,可是在本书中读过心底却也真真实实的多了一分坚持下去的勇气,也开始告诫自己持之以恒的坚持必将让我们的梦想落地花开。

关于责任,秋山利辉先生说“尽责工作必然产生紧张感,这样就能集中心力工作,也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告诫我们做事时要付出时间、心血、精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积极的反馈。要时刻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对待工作,要不辞辛苦,不惧困难的去完成。

读完这本书,这些道理虽然从古到今探讨从未间断。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脑海中也不乏多了几分清晰的行动目标。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时刻告诫自己要注重细节、注重专注。要追求匠心、匠人的精神。更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积累自己的实力,努力磨砺自己的品行。在如今这浮躁的社会,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匠人匠心读书笔记摘抄篇2

很荣幸获得三安之星称号,并有机会拜读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这本巨著。读了此书让我受益匪浅,书中主要讲述秋山先生通过八年制培养了匠人的故事,俗话说“匠人匠心”,“匠心”讲的便是一个匠人所有品质、技术以及创造力的总和,徒弟每天背诵匠人精神30条,就是为了工作之前要学会做人,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当责任。我以前认为工匠是一种不断重复的工作者,读了此书后才知道,工匠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态度。工匠在重复的工作中不断提炼,不断改良。好的工匠一定要有好的技艺,技术是衡量匠人的最重要标准。秋山木工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他们的培养周期长达八年,在他们那里叫做“功夫”,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可见功夫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

在工作中,我有很多同事做了几天就不想做了,或者做了几个月就辞职了,其实我们的所有的磨练都是在匠心,都是在扎根,我们应该按捺住内心的焦躁,脚踏实地,要用一种执着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积极面对工作,没有不重要的工作,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只有专心工作的人才能走向成功,越能专心,成功就越大。

最后感谢公司给予我机会拜读《匠人精神》,我会将匠人精神带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它必将激励我勇攀高峰。

匠人匠心读书笔记摘抄篇3

阅读了《匠人精神》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其实不仅仅仅是从个人角度,从一个国人的角度也就应有意识的学习日本人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处世的方法,这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对下一代的教育都会有很大的帮忙。

让我感受最深的第一点就是“匠人精神”尊重每一项工作。任何职位、任何工作都期望能够做到顶尖水平,无论是做木匠、饮食都会努力做到最好、最出色。对日本人来说,任何生活细节、产品设计、工作中的环节,都务必集合意志力与生命力,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人生的目标。

亚洲第一培训讲师陈安之先生以前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每一天想着如何赚钱,那你就赚不到钱,如果你想着怎样成为行业的第一名,那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涌来,而“匠人精神”就是要阐述这个观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应从上至下的灌输这一思想,让企业的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细、最精,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样企业就会总体上升一个高度。

让我感受深刻的第二点就是事物做到极致,任何的工序都不会出现问题,不允许出现瑕疵,这种做到极致的态度其实体此刻很多方面,比如,你去日本大街上转一圈,你会发现他们的店铺招牌都做得十分漂亮,不论是材质还是设计,都是恰到好处,精致美观。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态度作为基础,你会发现日本人的产品在细节上十分到位,从一碗拉面的味道,到一颗汽车螺丝的位置,都十分的有讲究,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与其他国家的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也是日本“匠人精神”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在我们的工作中,明显存在着应付差事的问题,对于问题的出现抱着不积极进取的态度,应付了事,正是这样问题的出现,才会使得业绩没有明显的进步。

“匠人精神”值得学习的第三点就是肯于钻研的精神。日本人喜欢将现有的事物进行升华,汽车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但日本人在汽车已经发明出来的基础上将技术进行更好的更新,让各项功能得到升华,从而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感受。他们对生活是细心的,不允许出现错误,把服务对象当做最在乎的人,学习这种匠人精神,就是坚持对细节的把握,扎扎实实的进行实践,去完善自我,这不仅仅需要精神,还需要动力。

匠人匠心读书笔记摘抄篇4

工作是一种修行。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在一次机缘巧合我与李氏砭法结缘,与玉衡中医结缘。成为了玉衡人。李氏砭法刮痧便成了我现在的工作。在玉衡也有着“匠人精神”一样的企业文化。

“匠人精神”是时下的一热词。“匠人”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匠人是机械式地、重复地、不需要多少文化的工作者。还有些人甚至认为匠人就是做苦力的,像影视作品里的木匠、铁匠、泥水匠这些赚钱很辛苦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

读完“匠人精神”这本书,依我理解,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就包含了匠人精神,匠人精神的核心是孝心,百善孝为先,只要孝心,自然就会有对待万事万物的善心,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先德行,后技能,己成,则物成。无论是做什么工作都要保持正念的生活态度,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工作使命是什么,视工作为一种修行。

一切地把工作做好,才是精英!要训练成为下意识做事。我们刮痧也是。《庄子·天道》:“得之于手而应于心。”里面讲到一个车轱辘的匠人靠制作榫卯配合的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差一点点都会影响局轮轴的正常运转。正如我们虎符铜砭刮痧的手法“徐而和”。要能做到“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那就要专注于一件事情,勤加苦练,只要反复练习,任何人都能掌握一门技术,训练使人成为大师。

我们要为天命而活。作为医者,我们的使命就是为患者解除疾苦而作为奋斗目标。戒除内心的功利心,浮躁心,脚踏实地的去做好一件事。不要大费力气去寻找什么成长捷径,立足于岗位,把自己当下的事做好了,该来的自然就来了。

我们做事时要付出时间、心血、精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积极的反馈。要时刻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对待工作,要不辞辛苦,不惧困难的去完成。这些道理虽然从古到今探讨从未间断。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脑海中也不乏多了几分清晰的行动目标。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时刻告诫自己要注重细节、注重专注。要追求匠心、匠人的精神。更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努力积累自己的实力。在如今这浮躁的社会,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匠人匠心读书笔记摘抄篇5

“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读《匠人精神》,想到《庄子·寓言》里这段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但凡专习一事而有成,所经关要大抵无差。

秋山木工学校八年育成,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匠人三年,第九年可以独立出去闯荡世界。学徒多为高中毕业生,十***岁的年纪,最好的时光。八年里,不许恋爱,禁用手机,不论男女一律留光头,一年两度十天的节假才可见家人。被豆瓣网友称作军事化管理,尼姑养成班,确有相类处:封闭,规矩,修炼。倒也不难理解,君子不器,匠人却要成器,成器少不了规矩。耳提面命,耳濡目染,言传兼身教,教育才不落空。不过这些都只及表象而已。木工学校40年间养成50余名匠人,教养人的不是规则,不是木头,也不是师父。

前五年为学徒,边学边做;后三年做师父,边教边做;中间是标志着正式成为匠人的“修了式”。成为匠人的同时成为老师,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进一步修炼,也因有了为他人之心和担当之愿,让心性技艺进一步沉淀下来,内化到如先天生成的一般。

这本书很易读,正文中《匠人须知三十则》不作惊人语,更像家书,如父如母反复叮咛,要跟人好好打招呼,要为别人着想,要省着花钱。

印象较深的是第25则,“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工匠的首要条件是谦虚,而让人变得谦虚最快的捷径,就是打扫厕所;无论是多么脏的厕所,只要认真打扫,都能把它变得像新的一样干净。秋山将人比作白纸,初生洁净,渐受秽染,“只要活着,每天都要使用厕所和心灵,所以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能够清除污秽,就能够回到纯净的心”。秋山训斥学徒,以打压他们的“骄傲之心”,他说自己到现在隔一个月还会生起“骄傲之心”,学徒们则是三日一生。从三日到一个月,修了50年,只要活着就得一起打扫下去。

秋山说自己的严厉是从学徒时期师父的母亲学得,她当时负责管理学徒的日常生活;而勤苦肯干的精神,则来自起早贪黑当小贩养活一家的母亲。木器本是寻常日用,木匠的道理也取诸人生,执著、坚忍、谦卑、洁净,承继的是大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气。在我印象中,中国的匠人都像《陶庵梦忆》里走出来的,或痴或癖,奇技淫巧,带着日常的喜乐清明,固然可说是中华民族的气质,大概更因为工匠一直以来地步不显,他们身后被淡化隐去的日用工夫和念兹在兹日夜与之的生命投入,和日本匠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如今中国人越来越多人看重品质,讲究工艺,愿意为喜爱的东西买单,这可能是做一个中国匠人最好的时代。最近我正好接触到几位国内文创人,多是从原先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转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做老木地板的,有开插花课的,有做独立编辑的,他们都乐于自称匠人。我问其中一位建筑设计转行做木工手做的姑娘,做木工是不是很有意思。她说,其实比较枯燥,一连几个小时站在那儿,在木屑堆里一遍遍地打磨,也会焦虑,怕做不好。“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听来很好,实行很难,而日子的功劳和造化便在坚持之间呈现。”

“人生全部都是自己的时间,所以应该毫无保留、热衷地投入。”秋山师父的话不起眼,道理很深。时间从道理上看当然都是自己的,但又有谁能说自己“有”时间?学徒日复一日地打磨木器、修炼自己,最终成为一个不仅知道怎样做(技艺),更知道为何而做(心性)的匠人,而后继续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没有区别,但在人之为人的意义上却截然两样,这大概就是秋山所谓“为天命而活”。匠人最精到的技术,是为时间镌刻上自己的名字。匠人精神藉由一个木匠之口晓以所有行业中人的,终究也不过是这样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

书里有三张秋山的工具照片,从16岁开始使用的凿子,经过不断使用、打磨,刀刃只剩原来的三分之一。光阴如流水,时间中有一部分却从未流逝,它在人身上长久存留,这或许才是匠人真正的秘密。

相关推荐